诊断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

人卫版 诊断学(第9版)第九版 万学红 第9九版全国医学院校本科临床西医教材 诊断学第8八版升级教材书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万学红、卢雪峰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7月
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63740
诊断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诊断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

 

内容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53种的修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加快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医学人才成才规律和中国医学教材建设规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精品教材。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53种的修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加快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医学人才成才规律和中国医学教材建设规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精品教材。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作者简介

万学红

男,1964年2月出生于四川乐山。内科学教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院校诊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受聘《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副总编辑,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中华医学教育》、《医学与哲学》、《中华医学教育探索》等杂志编委。

从事医疗工作32年,高校教学工作29年。精品课程“诊断学”的课程负责人,来华留学英文授课Diagnostics品牌课程负责人。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全国规划教材Clinical Diagnostics、《诊断学》(第8版)、《临床诊断学》(第3版),主编《医学教学方法》《现代医学模拟教学》《中英对照内科查房》《英汉常用临床医学词汇》等;主译《医师职业素养测评》《乡村医学》《欧洲医学教育指南》等。2005年获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获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杰出教授奖,2014年获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卢雪峰

万学红

男,1964年2月出生于四川乐山。内科学教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院校诊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受聘《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副总编辑,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中华医学教育》、《医学与哲学》、《中华医学教育探索》等杂志编委。

从事医疗工作32年,高校教学工作29年。精品课程“诊断学”的课程负责人,来华留学英文授课Diagnostics品牌课程负责人。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全国规划教材Clinical Diagnostics、《诊断学》(第8版)、《临床诊断学》(第3版),主编《医学教学方法》《现代医学模拟教学》《中英对照内科查房》《英汉常用临床医学词汇》等;主译《医师职业素养测评》《乡村医学》《欧洲医学教育指南》等。2005年获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获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杰出教授奖,2014年获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卢雪峰

男,196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历城。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齐鲁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一病区主任、消化内镜中心副主任、山东大学诊断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介入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IBD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内外科对话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镜学会外科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诊断学》(第8版)共同主编。

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学系,留校在诊断学教研室、齐鲁医院工作。先后赴德国科隆Evangelisches Krankenhaus、日本山口大学附属病院、美国康涅狄格州Hartford医院研修学习。擅长内科消化病诊治及内镜微创治疗。近几年发表相关SCI收录论文10余篇。曾任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诊断学教学咨询委员会秘书,影像教材《体格检查》的操作演示者。参加全国首届体格检查比赛并获优秀奖。被评为山东大学教学能手、山东大学医学院优秀教师。主持*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体检诊断学”,创建首批“诊断学”网络课程并获评精品课程。主持*“诊断学”国家资源共享课。出版《腹部体格检查》《实用诊断学》《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等专著多部。副主编简介

刘成玉

男,1963年2月生于山东省威海市。内科学教授,现任青岛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山东省医学会诊断学分会、山东省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临床教学工作33年,主要承担诊断学、临床检验基础、临床技能学的教学工作。现为*卫生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省级特色专业“医学检验专业”、省级教学团队“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临床检验基础”负责人。先后完成省部级教学研究课题12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和教材奖12项,主编和参编和省部级规划教材18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6篇。胡申江

男,1954年11月出生于上海市。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任浙江大学医学部内科学教学委员会主任、医学部诊断教研室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医学一系内科教研室主任等;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前任主任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高血压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从事教学工作30余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等2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在Cardiovascular Research、Chest等SCI收录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和学术专著20余本;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等科研奖项10余项。

杨炯

男,1957年3月出生于湖北省云梦县。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现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首席专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等。

从事医学教育工作30余年。2001—2012年出任武汉大学医学部副部长,主持临床医学和护理专业教育改革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主编或参编全国医学统编教材4部,出版《肺脏疾病鉴别诊断学》等专著6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周汉建

男,1963年12月出生于广东汕头。心血管内科学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临床技能中心副主任,附属第三医院诊断教研室主任,全国高等教育诊断学指导委员会常委,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广东考区首席主考官,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试题开发专家,中国模拟医学教育联盟常务理事,中国医药协会毕业后与继续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委,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从事教学工作30余年,主编和参编教材或学术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中山大学“诊断学”精品课程负责人,获中山大学教改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参与获得*教改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改成果一等奖1项、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广州市科学进步三等奖1项。

目  录

绪论1

篇常见症状

节发热8

第二节皮肤黏膜出血13

第三节水肿14

第四节咳嗽与咳痰16

第五节咯血18

第六节发绀19

第七节呼吸困难21

第八节胸痛23

第九节心悸24

第十节恶心与呕吐26

第十一节吞咽困难27

第十二节呕血29

第十三节便血30

第十四节腹痛31

第十五节腹泻34

第十六节便秘35

第十七节黄疸36

第十八节腰背痛40

第十九节关节痛42

第二十节血尿44

第二十一节尿频、尿急与尿痛45

第二十二节少尿、无尿与多尿46

第二十三节尿失禁47

第二十四节排尿困难48

第二十五节肥胖50

第二十六节消瘦52

第二十七节头痛53

第二十八节眩晕55

第二十九节晕厥57

第三十节抽搐与惊厥58

第三十一节意识障碍60

第三十二节情感症状61第二篇问诊

章问诊的重要性与医德要求68

节问诊的重要性68

第二节问诊的医德要求68

第二章问诊的内容70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74

节问诊的基本方法与技巧74

第二节重点问诊的方法76

第三节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77

第三篇体格检查

章基本方法83

节视诊83

第二节触诊83

第三节叩诊85

第四节听诊87

第五节嗅诊88

第二章一般检查89

节全身状态检查89

第二节皮肤95

第三节淋巴结98

第三章头部检查102

节头发和头皮102

第二节头颅102

第三节颜面及其器官103

第四章颈部检查114第五章胸部检查117

节胸部的体表标志118

第二节胸壁、胸廓与乳房122

第三节肺和胸膜125

第四节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139

第五节心脏检查141

第六节血管检查158

第七节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162

第六章腹部检查167

节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167

第二节视诊169

第三节听诊173

第四节叩诊174

第五节触诊177

第六节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186

第七章生殖器、肛门、直肠检查193

节男性生殖器检查193

第二节女性生殖器检查196

第三节肛门与直肠检查197

第八章脊柱与四肢检查200

节脊柱检查200

第二节四肢与关节检查204

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211

节脑神经检查211

第二节运动功能检查212

第三节感觉功能检查214

第四节神经反射检查215

第五节自主神经功能检查219

第十章全身体格检查221

节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221

第二节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222

第三节特殊情况的体格检查225

第四节老年人的体格检查226

第五节重点体格检查226

第四篇实验诊断

章概论230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237

节血液一般检测237

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253

第三节骨髓细胞学检测258

第四节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271

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276

节血管壁检测276

第二节血小板检测278

第三节凝血因子检测282

第四节抗凝系统检测285

第五节纤溶活性检测287

第六节血液流变学检测289

第七节血栓弹力图检测291

第八节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293

第四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300

节尿液检测300

第二节粪便检测311

第三节痰液检测316

第四节脑脊液检测319

第五节浆膜腔积液检测324

第六节阴道分泌物检测329

第七节精液检测332

第八节前列腺液检测338

第五章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341

节肾小球功能检测341

第二节肾小管功能检测345

第三节血尿酸检测347

第四节肾小管性酸中毒的检测348

第五节肾功能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349第六章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351

节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351

第二节常见肝脏疾病的各种实验诊断指标变化特点367

第三节常见肝脏病检查项目的合理选择与应用369

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371

节血糖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371

第二节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375

第三节血清电解质检测380

第四节血清铁及其代谢产物检测384

第五节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检测387

第六节其他血清酶学检测393

第七节内分泌激素检测395

第八节治疗性药物监测404

第八章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409

节体液免疫检测409

第二节细胞免疫检测413

第三节肿瘤标志物检测416

第四节自身抗体检测423

第五节感染免疫检测432

第六节移植免疫检测437

第七节其他免疫检测440

第九章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443

节标本的采集运送、实验室评价和检查方法443

第二节病原体耐药性检测448

第三节临床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451

第四节病毒性肝炎检测454

第五节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460

第六节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查464

第十章其他检测468

节染色体检测468

第二节基因诊断469

第三节流式细胞术及其临床应用473

第四节床旁检测474第五篇辅助检查

章心电图478

节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478

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483

第三节心房肥大和心室肥厚493

第四节心肌缺血与ST-T改变498

第五节心肌梗死501

第六节心律失常506

第七节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526

第八节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529

第二章其他常用心电学检查532

节动态心电图532

第二节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533

第三章肺功能检查539

节通气功能检查539

第二节换气功能检查544

第三节小气道功能检查545

第四节血气分析和酸碱测定546

第四章内镜检查555

节基本原理简介555

第二节上消化道内镜检查556

第三节下消化道内镜检查558

第四节纤维支气管镜检查560

第六篇病历书写

章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566第二章病历书写格式及内容568

节住院病历568

第二节门(急)诊病历577

第三节表格式住院病历579第三章电子病历580

第七篇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

章诊断疾病的步骤584第二章临床思维方法587第三章临床诊断的内容592

第八篇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章导尿术596第二章胸膜腔穿刺术和经皮胸膜、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598

节胸膜腔穿刺术598

第二节经皮胸膜、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600

第三章心包腔穿刺术605第四章腹膜腔穿刺术607第五章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及肝脏穿刺抽脓术609

节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609

第二节肝脏穿刺抽脓术610

第六章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612第七章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615第八章淋巴结穿刺术及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术617第九章腰椎穿刺术619第十章中心静脉压测定620第十一章眼底检查法623第十二章PPD皮肤试验624附录临床检验参考值625推荐阅读649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650本书测试卷

前  言

“诊断学”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的必修课之一,是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课,是学习临床基本技能重要的一门课程。为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决定对《诊断学》进行第九轮修订。

前八版《诊断学》教材在多年教与学的使用过程中,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因此本次修订将传承前八版的传统优势和基本框架。随着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健康”理念的凝练,国家和社会对医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能力要求,国家相关医改政策不断出台,高等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总结和反思,包括教材建设。我们的教学,必须反映当前和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及其对医生能力的要求,从“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紧紧围绕培养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医生这一目标来编写教材,这是教材修订中必须遵从的原则。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对新版教材修订的总体思路,是要配合以“5 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按照“医师能力要求”来进行教学。在内容的修订方面,参考了新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等资料,调整了教材的相关内容。教材修订还考虑到学生在校学习与毕业后教育相衔接的教育教学体系。

“诊断学”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的必修课之一,是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课,是学习临床基本技能重要的一门课程。为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决定对《诊断学》进行第九轮修订。

前八版《诊断学》教材在多年教与学的使用过程中,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因此本次修订将传承前八版的传统优势和基本框架。随着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健康”理念的凝练,国家和社会对医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能力要求,国家相关医改政策不断出台,高等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总结和反思,包括教材建设。我们的教学,必须反映当前和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及其对医生能力的要求,从“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紧紧围绕培养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医生这一目标来编写教材,这是教材修订中必须遵从的原则。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对新版教材修订的总体思路,是要配合以“5 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按照“医师能力要求”来进行教学。在内容的修订方面,参考了新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等资料,调整了教材的相关内容。教材修订还考虑到学生在校学习与毕业后教育相衔接的教育教学体系。

第8版《诊断学》发行使用后,广大教师和学生给予了充分肯定,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本次修订,除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的统一要求和上述原则外,还采纳了院校师生的意见,进行全面修订,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一、
检体诊断部分

加强了问诊与体格检查中的医德要求和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删减了一些不必要的重复,例如,胆红素代谢、叩诊音的特点,并统一了术语。还修订了一些与目前临床应用脱节的检查方法。更换了部分体格检查的图片,提升了质量,也更正了一些图片与文字表述不一致的情况。更加关注大健康理念,例如在血压监测部分增加了“家庭自测血压”等内容。

二、
实验诊断部分

实验诊断部分明确了实验诊断的概念及任务。强调实验诊断是将临床检验所提供的检验信息通过医生的综合分析,科学地应用于临床与预防;强调检验项目的选择、结果分析与应用,要遵循临床思维要求,以客观数据为参考、临床应用为根本。针对五年制本科生学习特点,精选具有特征性临床意义及临床应用范围较广的项目,清理了一些临床意义模糊、技术过时的内容。在医学生基础课程中已经学习过的一些基本原理、内容,在本书中做了删除或简化。删除了某些重复性内容,例如出凝血检查内容中出现的抗心磷脂抗体的意义、免疫学检查中出现的与病原学检查重叠的内容等。规范了常用疾病名称和标准定义,如恶性淋巴瘤、异常淋巴细胞等。低蛋白血症等生化指标的定义均根据临床常用规范做了修改。丰富了骨髓细胞学检查、血液流变学检查等内容。增加了对血液检查、尿液检查临床意义的描述。病原学检查选择了临床常用指标及临床应用。增列常用血液标本添加剂相关用途与特点的表格,对细菌、病毒的标本采集也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由于某些检测项目的参考值根据不同实验室条件变化较大,书中提供的参考范围需要根据所在实验室标准化后的数据来参考应用。

三、辅助检查部分

辅助检查部分主要有两方面的调整。一方面,是根据心脏电生理诊断及心电图学的进展,对某些心电图基本概念及诊断标准进行了适当的修订和更新,以适应当代心电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对心电图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难点进行了梳理,增加了更多的示例图,以便于教师讲授与医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心电图;此外,替换或增加了大部分心电图图片,进一步提升了心电图阅读的质量。另一方面,对血气分析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化编写,删除了较多冗长且难以理解的内容,保留了临床血气分析的基本内容,更加贴近临床教学及实践。

四、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既是诊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执业医师考试的重点内容。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提升,模拟教学的广泛开展,使这些操作技术的实践教学成为可能。本次修订把“临床常用诊断技术”单独列为一篇,不仅让医学院校管理者、教师与学生更加重视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培训,也更加符合诊断学教学强调实践性的特点。内容上,增加了部分诊断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并规范了相关诊断技术的“注意事项”。

五、病历书写部分

根据原卫生部颁发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的要求,修订了相关内容。为适应未来临床工作的需要,新增对“病历首页”和ICD-10疾病分类的介绍。

六、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部分

阐述了诊断疾病的步骤,临床思维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和特点,对假设演绎推理、模式识别的概念作了重点阐述。介绍了常见诊断失误的原因,临床诊断的内容、格式与书写要求等。强调了临床思维的两大要素、循证医学在临床诊断思维中的应用。增加了主要诊断的概念,规范了临床综合诊断的内容和格式。

七、出版形式的创新

本次修订,在教材出版形式上有突破和创新。该教材整合了201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诊断学》(数字教材)的相关资料,成为新型的融合教材。在纸质教材中,根据篇章内容将出现二维码,用手机对二维码进行扫描,即可获得拓展的数字教学内容,包括心肺听诊的增强现实(AR)训练模型、英文术语单词发音、图片、表格、音频、视频、动画、教学课件PPT、两套自测试卷和参考文献等。希望本次融合现代数字网络教学技术的新型教材编写模式,能够更方便地为读者提供生动、及时、丰富的相关信息。

本次修订得到了第8版《诊断学》编写组全体成员及全国兄弟院校同道们的热情关心与大力支持。本书全体编委与参加新型融合教材制作的技术人员,秉承认真负责的写作精神,使本教材的修订工作能如期完成,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因为时间紧、任务重,特别是新型融合教材的出版模式还是一种创新和探索,第9版《诊断学》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广大师生和读者不吝赐教,惠予指正。

媒体评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没有合格医疗人才,就没有全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培养好医药卫生人才作为重要基础工程。我们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培养大批优秀的医药卫生人才。

着眼于面向2030年医学教育改革与健康中国建设,2017年7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召开了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之后,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这次改革聚焦健康中国战略,突出问题导向,系统谋划发展,医教协同推进,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核心,确定了“两更加、一基本”的改革目标,即:到2030年,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完善,医学人才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要,绘就了今后一个时期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作出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引领性的重大改革部署。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没有合格医疗人才,就没有全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培养好医药卫生人才作为重要基础工程。我们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培养大批优秀的医药卫生人才。

着眼于面向2030年医学教育改革与健康中国建设,2017年7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召开了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之后,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这次改革聚焦健康中国战略,突出问题导向,系统谋划发展,医教协同推进,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核心,确定了“两更加、一基本”的改革目标,即:到2030年,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完善,医学人才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要,绘就了今后一个时期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作出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引领性的重大改革部署。

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有效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要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医药卫生人才,必须出版高质量、高水平的优秀精品教材。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医学教材编制工作,要求以教材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医学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经历了九轮传承、创新和发展。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共同推动下,以裘法祖、吴阶平、吴孟超、陈灏珠等院士为代表的我国几代著名院士、专家、医学家、教育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参与了本套教材的创建和每一轮教材的修订工作。教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不断丰富、完善与创新,逐步形成了课程门类齐全、学科系统优化、内容衔接合理、结构体系科学的立体化优秀精品教材格局,创建了中国特色医学教育教材建设模式,推动了我国高等医学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医学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际的中国特色医药学教材建设发展道路。

在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与背景下,我们启动了第九轮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的修订工作。教材修订过程中,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战略部署要求,更加突出医德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将医德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全过程,同时强调“多临床、早临床、反复临床”的理念,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临床医生。

我们高兴地看到,这套教材在编写宗旨上,不忘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初心,坚持质量*、立德树人;在编写内容上,牢牢把握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力求创新;在编写形式上,聚力“互联网 ”医学教育的数字化创新发展,充分运用AR、V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传统纸质教材的基础上融合实操性更强的数字内容,推动传统课堂教学迈向数字教学与移动学习的新时代。为进一步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整套教材还配有相应的实践指导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指导价值。

我们希望,这套教材的修订出版,能够进一步启发和指导高校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推进医教协同,为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服务人民群众健康乃至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2018年2月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

第九轮规划教材修订说明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教材自1978年*轮出版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几十年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和支持下,以裘法祖、吴阶平、吴孟超、陈灏珠等院士为代表的我国几代德高望重、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有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国内外著名院士、专家、医学家、教育家参与了本套教材的创建和每一轮教材的修订工作,使我国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教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不断丰富、完善与创新,形成了课程门类齐全、学科系统优化、内容衔接合理、结构体系科学的由规划教材、配套教材、网络增值服务、数字出版等组成的立体化教材格局。这套教材为我国千百万医学生的培养和成才提供了根本保障,为我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高水平、高素质的合格医学人才,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巨大贡献,并通过教材的创新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了我国高等医学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我国医药学相关学科或领域的教材建设和教育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医药学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医药学教材建设和发展的道路,创建了中国特色医药学教育教材建设模式。老一辈医学教育家和科学家们亲切地称这套教材是中国医学教育的“干细胞”教材。

本套第九轮教材修订启动之时,正是我国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之际,更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全方位深入推进之时。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总理亲自批示“人才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资源,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对于加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并着重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奋力推动建设健康中国。

在线试读

诊断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

书摘插画

诊断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

相关图书

普通心理学(第5版)

它既是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也是相关专业和心理学爱好者的入门教材,还是部分高校招收心理学博、硕士研究生的重要参考教材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